国庆7天的旅游营收成绩单如何?你是否也用出游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呢?
各地文旅又在推出哪些特色项目?人员流动又呈现出怎样的特色?下面就来看看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又有哪些新变化吧。
两组数字:7000亿和7.65亿
每年黄金周,文旅部门对于各地景点和车站人员流动都会进行监测。7天假期的监测数据显示,国内有高达7.65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。
这一规模不可谓不大,同比增长了5.9%。如果和2019年也就是疫情之前的同期规模相比,增幅也达到了10.2%。也就是说,疫情之后黄金周的旅游人次已经超过了此前的规模。
如此大的客流量,自然会带动各地庞大的消费。另一组监测数据显示,一周内的全国出游总消费额达到了7008.17亿元。增幅达到了6.3%,和2019年相比亦增长了7.9%。
尤为重要的变化是,过去旅游只是城市人的休闲方式。如今,大量的农村人口也加入了旅游的大军。数据监测显示,农村人的出游比率也已攀升到了18.4%。
具体到出游类型看,有人在国庆假期愿意追随演出活动出游。比如哪里有大型的演唱会或者其他活动,人们就跟到哪里。
这样一路走一路旅游的方式,带动了沿途的各类消费。监测显示,国庆一周内全国的经营性演出为4.43万场次,增幅为14.5%。国庆期间的演出收入达到了22.09亿元,观众人次更是高达1169.7万。
另一种方式,是相对传统的以景点为中心的商圈经济模式。比如各个城市传统的景点和新晋的网红景点,围绕它们的各类消费,也构成了国庆黄金周的主要旅游类型。
这一数据监测显示,各地商圈街区夜晚的客流量达到了9686.23万人,国庆7天每晚的人流增长相比去年多了25.4%。
像一些夜景项目和文博场馆,国庆期间几乎日日火爆,各地商圈推出的项目也多种多样。关键是大众现在通过手机,就能轻松了解各街区的情况,随时掌控出行和消费的节奏。
最后一种方式是乡村以及红色旅游。每年的国庆都正值秋收时节,下乡感受丰收的喜悦以及参与各地的农民丰收节,同样也别有一番趣味。
尤其是对在城市长大的大量青少年来说,感受农村和乡野的风貌,也能在大自然中享受到不同的乐趣。
比如很多人到中年的80后,小时候来自乡下现在城市工作成家立业。在难得的假期时刻,有些80后愿意带上自己的孩子,让下一代感受乡土的味道,同时也重温儿时的各种记忆。
至于红色旅游,围绕红色主题展览,全国各地推出了多种类目,探寻和走访众多的红色遗迹,也成为了国庆出游的新方式。
在出行方式上,80后和90后正在成为出游的生力军,相对于上一辈,年轻人更青睐自驾出游。
有的开自己的越野车和家庭乘用车,有的则是租车出行。统计显示,国庆前后的车辆销售也出现了消费升级,有些人还买了房车带上全家一起公路旅行。
在租车方面,国内各主要租车服务平台,业务比平时至少增长了五成左右。具体到各地,从华北到西南再到西北地区,自驾游的旅游热门路线相当火爆。
这样一来,又带动了各类户外用品的消费增长。数据显示,超过90%的游客在出发之前都会消费购买必需品。60%左右的游客,出发前消费规模占比在30%到50%之间。
所以综合今年的国庆成绩单来看,出游的人数在增长,新的旅游项目和出行方式也在增加。最为关键的是,相比于上一代的游客,年轻一代的游客其消费和消费升级都有了普遍的提升。
一句话,现在的年轻人既然出游,就不会像老辈人那样再苦着自己了。不但要玩的开心,关键是要玩出新花样来。
下面就来看看,各地的旅游项目究竟有哪些特色
广东的乡村游和全家行
在广东的英德,7天假期的旅游营收为5.67亿元,增幅达到了65.52%。总计接待游客48.4万人次,增幅9.96%。
英德当地的旅游特色,以短途、乡村、民俗、全家行为主。很多人把旅游的目光瞄向了县城,看向了平时不怎么关注的地方。
比如当地的火壶秀和打铁花表演,作为国家级的非遗民间文化,国庆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。
而前来的游客也普遍表示,基本上都来自广东省内,不愿意去更远的地方,更愿意短途出游尤其是全家出行,整个行程节奏也不会太紧凑。
县城和乡村,全家一起出动,这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民宿热,有的地方提前都租不到床位了。
全家出行且是乡村游,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自然能吸引游客关注。英德的红茶比较知名,配上当地的茶叶虾和茶香鸡,美食也大大满足了游客的胃口。
英德的旅游热只是广东旅游热的一个缩影。整个国庆假期,广东接待的游客为5848.1万人,这一规模增长了6.2%,旅游营收536.9亿元。
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河南
截止到10月11日的统计显示,国庆期间河南省接待的游客数量为7991.6万人,规模达到了全国第一位,旅游营收达到了565.9亿元。
河南的旅游类型既有红色文旅,也有历史文化和乡村山水的自然秀色之行。类型方式多样,吸引到的游客自然也就呈现出多元化。
比如以红旗渠为核心的红色文旅,在国庆假期期间,红旗渠所在地林州,相关的巡演和实景演出,吸引了超两万名游客观看。
河南还是历史底蕴深厚的省份,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,国庆7天也相当火爆。而且在各个知名的历史景点,当地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。
比如在少林寺,当地举行了音乐大典为主题的相关活动。在郑州的博物馆以及一些考古遗址公园,文物展览以及围绕主题特色推出的互动项目,让不少游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魅力。
围绕历史文化主题,7天内河南的各类文化场馆,游客规模达到了381.8万人次。
最后,是河南当地的乡村和山水自然出游。在国人的印象中,河南全部都是平原。而实际上在河南的西部和西北部,还是有大量各具特色的山地形态的。而这些山区,正好让游客们体验了一把不同特色的乡村和自然之美。
比如在河南北部的太行山区,从辉县到林州都有不同的特色景点。在今年国庆期间,当地各景区还接待了大量的韩国游客。
除此之外,伏牛山、大别山等山区,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览。一边感受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,一边享受各地的乡村美食。
旅游项目类型众多,就能吸引到不同的游客前来。当然,文旅部门推陈出新,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关注。
尤其是现代年轻人以情绪体验为主的旅游心态,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特色,引发的关注度自然就不一样。
旅游心态的悄然变化
过去旅游,由于信息不对称,再加上没有网络和手机,游客出行之前没办法做详细的攻略。这样一来,导游这种职业就应运而生,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十分吃香。
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,出行之前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攻略,尤其是很多景点的亲身体验一大把,游客还没有过去,就能从别人的感受中对目的地有所了解了。
这种显著的变化,让过去的组团出游渐渐变得不再吃香。年轻人更愿意独自旅游,或者只是带上最亲密的人出游,而且他们也无须再有人指导,基本上是散漫出行,走到哪里算哪里,看到什么就算什么。
这种看似随遇而安的出游方式,恰恰能够促进各地的消费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人们旅游心态的变化,也在促使各地改变过去的接待游客方式。
尤其像那些火了多年的旅游景点,面对更多年轻人的涌入,这些地区更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做出改变。
除此之外,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方式,人们的出游心态,不再局限于过去看什么景致,而是要全方位体验,尤其是要通过旅游旅行来满足自己的情绪。
如此一来,大量的短途游,人们并不一定看的是景色,就是通过全家的出行方式,在这个过程中难得休息一番。
整个过程更注重吃好和休息好的体验,景色和景致反倒成为了无足轻重的点缀。换句话说,现在人们旅游的目的性不再像过去那么强了。
这种心态变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,也有越来越多的人,加入到了长距离的自驾游行列。
我国幅员辽阔,像西北和东北地区,有着大量适合自驾游的长距离线路。沿途的景致从沙漠戈壁到高原雪山再到林区,可谓各具特色魅力各异。
边走边看,边和朋友一起相处的旅游方式,将人们的消遣心态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。尤其是中产阶层以上的富裕群体,不少人都愿意用这种方式游遍全国。
结语
总体来看,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出游人数很多,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旅游的生力军,心态都在悄然发生改变。
旅游带动的各种消费更是不可估量。像全国整体的出行情况,国庆期间跨区域流动人口规模累计为20.03亿人次。
这么多人不一定全都是旅游的,但出行带动的各类消费相当旺盛。所以,国庆的假日指数和价值,每年发掘的潜力都很大。
而在未来,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旅游,更能引起人们对旅游乃至旅行的长期关注。这一点,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显著表现。
下一篇:烈士就是烈士,要尊重! 几个月前曾经撰文,讨论抗战时期我军牺牲的烈士